“全球鋰資源供需沒有問題,但進口產品其經濟性仍高于國內,對外依存度高問題仍待解決?!?月16日,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工信部聯合主辦的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先導會議“云上宜賓”高端對話在上海舉行。中國科學院院士、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歐陽明高表示,為了保障國內鋰資源的供應安全,第一要鼓勵回收,第二要適當多元化發展,比如鈉電池。希望鋰價控制在合理區間范圍,這樣才能保持行業可持續發展。
作為引領汽車市場發展的重要趨勢,新能源車在汽車市場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,今年1—3月,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達26.6%,連續多月保持在25%以上區間運行。
去年以來,以鋰元素為首的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,導致新能源車價格出現普遍上漲。個別車企甚至在一個月內三次調整產品市場售價。
近年來,電池及系統結構的創新呈現百花齊放態勢。歐陽明高表示,一方面,電池結構創新方面的趨勢體現為功能的集成化、結構的極簡化,制造的集約化,其相互關聯、相互影響,實現電池高安全、高比能量以及制造的高效率;另一方面,系統結構的發展趨勢是電池與整車的集成化,需要電池行業和整車行業密切配合來進行創新,未來新的換電和集成模式的創新令人期待。
事實上,我國動力電池通過技術創新,引領了全球磷酸鐵鋰電池在轎車細分市場的回歸和復蘇。在此基礎上,通過補鋰、電解液等技術將進一步提高循環壽命,提高磷酸鐵鋰電池在儲能上的經濟性。同時,發展磷酸錳鐵鋰新型材料,可以有效提高能量密度,有望作為替代磷酸鐵鋰電池在車上使用的下一代產品。
在安全基礎上,平衡好與能量密度和性能的關系是發展高能量高安全電池的關鍵。與會專家認為,相比于液態及半固態,全固態電池需要改變全部機理,存在較多技術難點。而半固態電池與原有電池機理改變不大,是一種安全技術,值得研究推廣。
多位業內人士也在會上表示,今年以來,行業面臨深度轉型和價格戰帶來的陣痛期,應對的主要途徑就是創新。而通過技術創新,新能源車市場發展會更加精彩,將助推我國汽車市場加快轉型升級步伐。